发布时间:2025-05-07
5月6日是中国物流日。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1%。如何让实体经济“筋络”更加强劲有力?眼下,各地政协正立足当地优势助力进一步打通流通领域的堵点、卡点,加快推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编者
江西省政协委员建言:物畅其流 活力满满
2025年江西省首列中欧班列装载着总价值约371.5万美元的家具、服装等货物驶出赣州国际陆港;4月,赣西国际港开出首趟铁海联运定点专列满载着萍乡本地企业生产的电瓷产品至江阴港站后,运往东南亚地区;南昌国际陆港已与12个海港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开通了12条中欧(亚)国际直达班列和12条铁海联运外贸班列……2025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直提直装”“离港确认”“铁海联运﹢联运中转”“产业集群﹢物流枢纽”等正在变为现实,让“江西造”出海步伐更稳更快。
作为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中部省份,江西深感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的重要性。“聚焦低成本,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建水陆空运输无缝对接、‘公水铁’多式联运、通关贸易一体化的物流体系。”李振专委员建议,积极推进国际陆港海铁陆联运建设,以赣欧班列为牵引,加快建设昌九高铁、瑞梅铁路、长赣高铁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国际陆港“铁海联运”班列线路,对接东南、西北、西南三大对外开放通道。同时,支持长江沿线及赣江干线港口体系综合升级改造,提升九江区域航运中心等口岸能级,开通多式联运等中转贸易通道,畅通与东南沿海港口的海铁联运体系。
水路运输凭借其运输能力强、经济成本低的优势,在现代运输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助力赣鄱“黄金水道”真正释放出“黄金效益”,2024年省政协就“做大做强我省港口经济”进行协商议政,助推九江红光国际港、南昌姚湾综合码头铁路专用线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江西水系发达,江河纵横,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中大有可为。”参与“做大做强我省港口经济”课题调研的王妮娜委员发现,江西在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推进港产城一体化方面仍存在规划政策“引导力”、要素保障“支撑力”、政务环境“保障力”不足等问题。她建议,规划政策“引路”,构建“港口、物流、临港产业、城市发展”四位一体的区港联动体系;要素保障“铺路”,实现重要港区与高速公路、铁路货运通道、综合物流枢纽之间有效连接;政务服务“开路”,建立全省统一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提供承运交付、运输追踪、运价查询等一体化信息服务。
“聚焦绿色、融合、智能与人才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物流新格局的关键路径。”担任江西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的张新辉委员建议,政府加大对物流企业购置新能源运输车辆的补贴力度,提高新能源车辆在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的占比。支持物流企业提前接入制造业供应链,为其提供精准配送、库存管理等定制化服务。搭建物流大数据平台,整合行业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与服务质量。(记者 王磊)